财政部关于加强中直企业下岗职工中央财政补助资金使用管理有关问题的通知

作者:法律资料网 时间:2024-06-30 05:23:29   浏览:9897   来源:法律资料网
下载地址: 点击此处下载

财政部关于加强中直企业下岗职工中央财政补助资金使用管理有关问题的通知

财政部


财政部关于加强中直企业下岗职工中央财政补助资金使用管理有关问题的通知
财政部



国务院有关部委、有关直属机构:
根据《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切实做好国有企业下岗职工基本生活保障和再就业工作的通知》(中发〔1998〕10号),财政部下发了“关于印发《中直企业下岗职工中央财政补助资金使用管理办法》的通知”(财工字〔1998〕329号),及时预拨了上半年补助资金。但是
,近一段时期以来,一些企业没有按规定做好下岗职工的基本生活保障工作。一是没有按规定程序建立再就业中心,发放“下岗职工证明”,并与下岗职工签订托管协议;二是没有积极筹措资金,按时发放下岗职工基本生活费;三是虚报下岗职工人数,截留、挤占、挪用补助资金。为了确
保中央财政补助资金真正用于保障下岗职工基本生活,现就加强中直国有企业下岗职工基本生活中央财政补助资金使用管理的有关问题通知如下:
一、做好下岗职工基本生活保障是当前经济转轨时期的一项重要任务,中央财政在财力紧张的情况下,挤出大量资金用于下岗职工基本生活保障,各有关部门(行业)要不折不扣地贯彻中共中央、国务院有关文件精神,把财政拨付的补助资金真正用于保障下岗职工基本生活。
二、凡是有下岗职工的中直国有企业都必须严格按照国家规定建立再就业服务中心(或类似机构),行使为下岗职工发放基本生活费、代缴社会保险等职能。企业凡是没有建立中心,没有发放“下岗职工证明”并与下岗职工签订托管协议的,中央财政一律不拨付基本生活费补助资金。

三、中直国有企业职工下岗程序及下岗职工进入再就业服务中心,要严格按照《关于加强国有企业下岗职工管理和再就业服务中心建设有关问题的通知》(劳社部发〔1998〕8号)执行。下岗职工凡是不进入中心的,不发给下岗职工证明,不能领取基本生活费。下岗职工进入中心
期满后仍未就业的,不再领取基本生活费,按有关规定享受失业救济,失业救济期满仍未就业的按有关规定享受社会救济。
四、加强下岗职工基本生活费资金的管理。企业再就业服务中心要在银行开设单独的帐户,对用于中直国有企业下岗职工基本生活保障的中央财政补助资金、社会筹集资金及企业筹集资金进行专户管理,专款专用,不得挤占和挪用。凡虚报冒领或挤占挪用的,中央财政除收回已拨付资
金外,将停止拨付下半年补助资金。
五、上半年中央财政补助资金拨付额超过实际需要的结余部分,行业主管部门要冻结起来,结转下半年继续使用,不得用于其他任何方面的开支。如发现挪作他用,中央财政除收回已拨付资金外,也将停止拨付下半年补助资金。
六、为了解中央财政补助资金的使用情况,凡预拨了上半年补助资金的中直国有企业,请认真填报《再就业服务中心托管人员统计表》、《再就业服务中心托管名册》及《中直企业下岗职工基本生活费补助资金清算表(1-6月)》,连同今年下岗职工基本生活保障的情况及存在的问
题和意见,及时报行业主管部门。行业主管部门须于9月30日前将书面材料汇总报财政部经济贸易司。
附件:一、再就业服务中心托管人员统计表(略)
二、再就业服务中心托管人员名册(略)
三、中直企业下岗职工基本生活费补助资金清算表(略)



1998年9月11日
下载地址: 点击此处下载

关于印发《环境行政处罚案卷评查指南》的通知

环境保护部办公厅


关于印发《环境行政处罚案卷评查指南》的通知

环办[2012]98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环境保护厅(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环境保护局,辽河保护区管理局,副省级城市环境保护局,各环境保护督查中心:

  为规范和监督环境行政处罚行为,提高环保部门办理行政处罚案件的质量和水平,推进依法行政,我部组织编制了《环境行政处罚案卷评查指南》。现印发给你们,供参考。电子版可通过我部网站http://www.mep.gov.cn或“12369”环保热线网站http://www.12369.gov.cn下载。

  附件:环境行政处罚案卷评查指南

http://www.mep.gov.cn/pv_obj_cache/pv_obj_id_40B6EE95A1C7AFA99832D118718895C538A00400/filename/W020120723517360930082.pdf


  二○一二年七月十六日






附件:


环境行政处罚案卷评查指南


环境保护部
二○一二年七月


前 言

本指南介绍了环境行政处罚案卷评查的主要内容、工作程序、评查方法,提供了案卷评查单样式、实体评查评分标准、卷面评查评分标准。

本指南适用于各级环保部门对环境行政处罚案卷质量进行评价。

本指南为首次发布。

本指南起草单位为中国人民大学。

本指南由环境保护部环境监察局组织制订。

本指南由环境保护部解释。


目 录


1.适用范围
2.术语和定义
2.1行政处罚案卷
2.2法定处罚主体
2.3当事人
2.4环保部门负责人
3.工作依据
3.1法律
3.2部门规章
3.3司法文件
4.评查内容
4.1主体合法
4.2事实清楚
4.3证据充分
4.4适用法律正确
4.5程序合法
4.6文书规范
4.7执行到位
4.8归档规范
5.评查程序
6.评查办法

附一:案卷评查单样式
附二:实体评查评分标准
附三:卷面评查评分标准




1.适用范围

本指南适用于各级环保部门对环境行政处罚案卷质量进行评价。

2.术语和定义

2.1行政处罚案卷(以下简称案卷)

指环保部门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处罚法》等法律、法规、规章的规定和档案管理的要求,将行政处罚实施过程中收集的证据、制作的文书等材料进行整理归档而形成的卷宗材料。

责令改正违法行为的案卷,可参考本指南关于行政处罚案卷的规定。

2.2法定处罚主体

指依法具有行政处罚权的环保部门。

经法律、法规授权的环境监察机构在授权范围内实施行政处罚,适用本指南关于环保部门的规定。

2.3当事人

指违反环境保护法律、法规、规章的规定,被环保部门依法给予行政处罚的单位和个人。

2.4环保部门负责人

指环保部门的法定代表人或者主管负责人。

经委托或者授权的环境监察机构的法定代表人或者主管负责人,视为“环保部门负责人”。

3.工作依据

3.1法律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处罚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复议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强制法》

3.2部门规章

《环境行政处罚办法》(环境保护部令第8号)
《环境行政执法后督察办法》(环境保护部令第14号)

3.3司法文件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若干问题的解释》(法释〔2000〕8号)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行政诉讼证据若干问题的规定》(法释〔2002〕21号)

4.评查内容

4.1主体合法

4.1.1行政处罚的实施主体具有法定资格。

4.1.2实施行政处罚符合法定权限。

4.1.3案件承办人员具备行政执法资格。

4.1.4对当事人的认定正确。

4.2事实清楚

4.2.1对当事人行为的描述清楚。

4.2.2对当事人行为的定性准确。

4.2.3当事人的行为违反了法律、法规或者规章的规定。

4.2.4当事人的行为依法应当或者可以给予行政处罚。

4.3证据充分

4.3.1 卷内证据的收集和认定符合法律、法规、规章和其他规范性文件的规定。

4.3.2 证据形式符合法律、法规、规章和其他规范性文件的要求。

4.3.3卷内证据充分,证据之间能相互印证,形成证据链。

4.3.4 卷内证据能证明当事人行为、有关法律事件的事实、性质、情节、后果。

4.4适用法律正确

4.4.1 认定违法事实和实施行政处罚的依据是有效的法律、法规、规章。

4.4.2 认定违法事实和实施行政处罚引用法律、法规、规章依据及其条、款、项、目准确无误。

4.4.3 行政处罚种类和幅度符合法律、法规、规章和有关规范自由裁量权的规定。

4.5程序合法

4.5.1 按照立案、调查取证(或者调查取证、补充立案)、告知、审查决定、送达、执行、结案等基本流程实施。

4.5.2 由两名以上执法人员进行调查取证,并向当事人出示证件、表明身份、告知回避申请权。

4.5.3 抽样取证、先行登记保存证据、查封扣押物品场所符合法定条件和程序。

4.5.4 作出行政处罚决定前,告知当事人拟作出行政处罚决定的事实、理由、依据和当事人依法享有的权利,并听取其陈述、申辩。

4.5.5 符合听证条件的,告知当事人听证权利。当事人要求听证的,依法举行听证。

4.5.6行政处罚决定经过环保部门负责人批准。

4.5.7重大行政处罚案件经过集体审议。

4.5.8法律文书依照法定程序和时限送达, 并附有送达回证。

4.5.9 依法应当移送司法机关或其他机关处理的案件,及时移送。

4.6文书规范

4.6.1文书各要素齐全。

4.6.2条理清楚,表述准确,结构严谨。

4.6.3字词规范,标点正确。

4.7执行到位

4.7.1 当事人自行履行的,行政处罚决定书所载明的各项义务得到全面、足额的履行。

4.7.2 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的,按照有关程序、时限等要求将强制执行申请书递交有管辖权的人民法院。

4.7.3 收缴罚款、没收财物使用财政部门统一印制或者监制的罚没票据。

4.7.4无须执行或者无法执行的,附有相关说明材料。

4.8归档规范

4.8.1案卷分年度归档。

4.8.2一案一卷。

4.8.3卷内目录及备考表填写规范。

4.8.4卷内材料排列有序,装订整齐。

5.评查程序

5.1制定评查工作计划。

5.2书面通知评查事项,告知评查流程、范围、形式、时限、标准、案件类型、调阅案卷数量、评查项目、工作要求等。

5.3抽取一定数量的案卷。

5.4对照评分标准进行案卷评查,计算得分,填写案卷评查单。

5.5对案卷初评结果和存在的问题进行复核,在案卷评查单上注明复核意见。

5.6听取被评查单位对案卷评查结果的意见。

5.7对案卷评查结果进行复核和修正,确认案卷成绩。

5.8通报评查结果。

6.评查办法

6.1案卷评查分为实体评查和卷面评查两部分。实体评查主要针对行政处罚是否合法、能否成立,卷面评查主要针对卷内证据的调取和文书的制作是否规范。

6.2 案卷计分采用百分制,分为实体分(满分为 50 分)、卷面分(满分为 50 分)和加分三部分。案卷总分=实体分+卷面分+加分。

6.3实体分设两档分值,其中实体内容全部符合规定的,实体分计50分;实体内容任何一项不符合规定的,实体分计0分。评分标准详见附二。

6.4卷面评分可以根据证据类型和文书种类确定评查项目,并逐项记分。卷面分=50*对应评查项目得分之和/参与评查项目标准分之和。评分标准详见附三。

附一:

案卷评查单样式

被评查单位


总分
案卷编号


实体分
案卷名称


卷面分
案件类型


加分
存在问题及建议








评查人员签名、日期
复核意见






复核人员签名、日期
被评查单位意见






被评查单位代表签名、日期
备注
案卷总分=实体分+卷面分+加分。
评分标准及实体分、卷面分详细得分情况附后。


附二:
实体评查评分标准
使用说明:
1、本标准用于评查案卷实体内容。
2、不符合法律规定的描述见下表。与其中任何一项描述吻合的,实体分计0分;与全部描述都不吻合的,实体分计50分。
序号
评查
项目
评分细则
在吻合
处打√
实体分 备注
1
主体
资格
1、 以非法定处罚主体的名义实施行政处罚(如以环保部门内设机构的名义、以非法定授权机构的名义、行政处罚决定书和责令改正违法行为决定书加盖非法定处罚主体印章)。
2、 超越授权范围实施行政处罚。
3、 行使了其他部门的处罚权。
4、 行政处罚决定书、责令改正违法行为决定书没有加盖环保部门印章或者印章模糊不清、无法辨认。
5、 进行调查取证的人员无行政执法证件。
6、 当事人身份认定错误(如当事人不是环境违法行为人)。
7、 当事人名称模糊不清、无法辨认。
8、 同一案件不同文书中的当事人名称不一致,且无合理解释。
9、 行政处罚决定书的当事人与实际履行处罚决定的主体名称不一致,且无合理解释。

2
事实
证据
10、 违法事实认定错误。
11、 违法事实不清(如同一案件不同材料的事实描述相互矛盾且无相关说明)。
12、 主要证据不足,不能证明当事人有违法事实(如询问笔录中没有被询问人的签名或者盖章,且无现场录像或者录音,导致唯一或者主要证据失效;卷内证据不符合法定形式,不能作为证据使用,导致唯一或者主要证据失效;证据取得的方式、手段、途径不符合法定要求,导致唯一或者主要证据失效)。
13、 认定的事实与适用法条的描述完全不同, 且无有权机关正式解释。

3
适用
法律
14、 无法律、法规或者规章依据(如认定违法事实或者给予行政处罚没有引用任何依据;仅有规章(不含)以下规范性文件为依据;以未生效的法律、法规或者规章为依据;以已失效的法律、法规或者规章为依据;以法律、法规或者规章中已失效的条款为依据)。
15、 认定违法事实或者给予行政处罚所引用法律、法规或者规章的名称错误。
16、 认定违法事实或者给予行政处罚所引用法律、法规或者规章的条款错误。
17、 认定违法事实或者给予行政处罚没有点出所引用法律、法规或者规章的相应条款。
18、 超出法定处罚种类。
19、 超出法定幅度范围且无法定减轻处罚情节。

序号
评查
项目
评分细则
在吻合
处打√
实体分 备注
4
履行
程序
20、 处罚决定日期早于调查取证日期。
21、 处罚决定日期早于事先告知日期。
22、 未履行法定程序;或者案卷中无证据证明已经履行。
23、 履行法定程序不符合法定形式要件。
24、 调查取证仅由一名执法人员进行。
25、 作出处罚决定前,没有告知当事人拟作出行政处罚的事实、理由、依据,或者案卷中无证据证明已经事先告知。
26、 没有告知当事人陈述、申辩权利;或者案卷中无证据证明已经告知。
27、 符合法定听证条件的,没有告知当事人听证申请权;或者案卷中无证据证明已经告知。
28、 符合法定听证条件且当事人要求听证的,未举行听证;或者案卷中无证据证明已经举行了听证。

5
实体分
小计


附三:
卷面评查评分标准
使用说明:
1、本标准用于评查案卷卷面内容。
2、可以根据证据类型和所发文书种类确定评查项目。
3、卷面分=50*对应评查项目得分之和/参与评查项目标准分之和。
4、加分单列。
5、内容完整、规范、正确的,得相应分值。不完整、不规范或者不正确的,不得分。
序号 评查项目 评分细则 标准分 得分 加分
1、无立案审批表的,本项得0分。
得分项:
2、环保部门名称、文书名称。(1分)
3、立案号(1分)
4、当事人名称或者姓名。(2分)
5、对涉嫌违法行为的简要描述。(2分)
6、承办人的立案建议及签名、日期。(2分)
7、环保部门负责人的审批意见及签名、日期。(2分)
1
立案审
批表
加分项:
8、有案件来源信息。(1分)
9、立案审查在7个工作日内完成。(1分)
10分
得分项:
1、环保部门名称、文书名称。(1分)
2、询问的起止时间、地点。(1分)
3、询问人、记录人基本信息。(2分)
4、被询问人的基本信息。(2分)
5、向当事人出示执法证件、表明身份的记录和当事人的确认记录。(2分)
6、告知当事人申请回避权利的记录。(2分)
7、询问内容与涉嫌违法行为相关、记录详实。(4分)
8、被询问人对笔录的审阅确认意见和逐页签名、日期。被询问人拒不审阅确认或者拒不签名的,有记录人的注明。(2分)
9、询问人、记录人的逐页签名、日期。(2分)
10、修改处有被询问人签名或者压指印。(1分)
11、无空行,空白处注明“以下空白”或者划有斜线。(1分)
2
调查询
问笔录
加分项:
12、其他参加人的逐页签名、日期。(2分)
13、当事人公章或者加盖当事人公章的授权委托书等补强证据。(2分)
20分
3
现场检查(勘察)笔录
得分项:
1、环保部门名称、文书名称。(1分)
2、现场检查(勘察)的起止时间、地点。(1分)
3、检查(勘察)人、记录人基本信息。(2分)
4、现场负责人在场的,有出示执法证件、表明身份的记录和现场负责人的确认记录。(2分)
5、现场负责人在场的, 有告知现场负责人申请回避权利记录。(2分)
6、现场情况与涉嫌违法行为相关、记录详实。(6分)
7、现场负责人拒不签字的,有执法人员的注明。(2分)
8、检查(勘察)人、记录人的逐页签名、日期。(2分)
9、修改处有检查(勘察)人的签名或者压指印。(1分)
10、无空行,空白处注明“以下空白”或者划有斜线。(1分)
20分
序号 评查项目 评分细则 标准分 得分 加分
3
现场检
查(勘
察)笔录
加分项:
11、现场负责人的审阅确认意见、逐页签名、日期。(2分)
12、现场示意图。(2分)
13、其他参加人的逐页签名、日期。(2分)
14、被检查(勘察)人公章等补强证据。(2分)
4
环境监
测报告
得分项:
1、环境监测机构全称。(1分)
2、国家计量认证标志(CMA)和监测字号。(1分)
3、委托单位全称、监测项目的名称。(1分)
4、采样时间与监测报告出具时间符合逻辑。(1分)
5、监测点位与取样记录采样点位一致(委托单位未提供的除外)。(1分)
6、监测方法、检测仪器。(1分)
7、检测分析结果。(2分)
8、编制、审核、签发人员签名。(1分)
9、环境监测机构印章、日期。(1分)
10分
得分项:
1、企业、个体工商户营业执照复印件或事业单位法人证书复印件、居民身份证复印件(5分)。
2、 当事人组织机构代码证复印件(5分)。
5
收集的
证据
加分项:
3、在书证的复制件、影印件、抄录件或者节录本上注明出处和“经核对与原件无误”。(1分)
4、书证注明调取时间、提供人。(1分)
5、书证由提供人、执法人员签名或者盖章。(1分)
6、照片、录像注明证明对象。(1分)
7、照片、录像注明拍摄时间、地点、拍摄人。(1分)
8、照片、录像经当事人签名、盖章或者按指印。(1分)
9、照片、录像经见证人签名、盖章或者按指印。(1分)
10、证人证言有证人基本情况、证人签名或者盖章、日期。 (1
分)
10分
6
案件调
查报告
得分项:
1、调查报告的形式完整:案由、调查过程、主要证据、调查结论、提出的处理处罚建议等基本要素是否齐全。(3分)
2、违法行为事实清楚,且与适用法条的描述一致。(2分)
3、证据充分,足以证明当事人有违法事实,且不同证据之间能够形成证据链。(3分)
4、提出的处理处罚建议有明确的法律法规依据。(2分) 10分
1、不符合“证据有可能灭失”或“证据以后难以取得”适用条件的,本项得0分。
7
先行登
记保存
证据通
知书
得分项:
2、环保部门名称、文书名称、发文字号。(1分)
3、当事人名称或姓名、地址。(1分)
4、法律、法规、规章依据和法定事由。(2分)
5、先行登记保存证据的方式、期限和地点。(2分)
6、环保部门印章、日期。(1分)
7、附载有物品信息的证据清单。(2分)
8、送达回证。(1分)
10分
序号 评查项目 评分细则 标准分 得分 加分
7
先行登
记保存
证据通
知书
加分项:
9、当事人公章或者当事方现场负责人的确认意见。(1分)
10、执法人员签名、执法证号、日期。(1分)
1、实施查封或者暂扣措施没有法律、行政法规或者地方性法规明确规定的,本项得0分。
得分项:
2、环保部门名称、文书名称、发文字号。(1分)
3、当事人名称或姓名、地址。(1分)
4、实施查封(暂扣)的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依据和法定事由。(2分)
5、查封(暂扣)的场所(物品)名称、期限和存放地点。(2分)
6、申请行政复议、提起行政诉讼的途径、期限。(1分)
7、环保部门印章、日期。(1分)
8、附载有物品信息的清单。(1分)

不分页显示   总共2页  1 [2]

  下一页

省政府办公厅转发省国土资源厅关于全省2005年度地质灾害防治方案的通知

江苏省人民政府办公厅


苏政办发〔2005〕61号

省政府办公厅转发省国土资源厅关于全省2005年度地质灾害防治方案的通知

  

各市、县人民政府,省各委、办、厅、局,省各直属单位:
  省国土资源厅制定的《全省2005年度地质灾害防治方案》已经省人民政府同意,现转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二○○五年六月十二日
  

  2005年度全省地质灾害防治方案
  (省国土资源厅 2005年5月)

  为切实做好2005年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最大限度地减少或避免地质灾害给人民生命财产造成损失,根据《地质灾害防治条例》(国务院第394号令),制定2005年度全省地质灾害防治方案。
  一、2004年主要地质灾害发生情况
  (一)滑坡、崩塌。2004年全省共发生滑坡、崩塌灾害14起,规模均为小型。滑坡、崩塌灾害集中在6月下旬的主汛期,均发生在镇江、南京、连云港、徐州的低山丘陵地区,其中镇江8起、南京2起、连云港2起、徐州1起。因2004年降雨量和降雨强度远低于2003年,所以山体滑坡、崩塌灾害较2003年减少138起。2004年发生的地质灾害未造成人员伤亡事件,但灾害点均发生在重要道路两侧以及居民区,导致交通受阻,居民房屋受损。
  (二)地面塌陷。2004年全省共发生各类地面塌陷灾害7起,比2003年增加4起,其中岩溶地面塌陷2起,采矿地面塌陷5起,分布在徐州市、南京市和苏州市。塌陷共造成2间民房倒塌,55户222间民房不同程度的受损,7户村民20人搬迁撤离。
  (三)地面沉降和地裂缝。2004年度江苏省地面沉降灾害主要发生在苏锡常地区和沿海地区。苏锡常地区地面沉降速率有所减缓,但由于地面沉降的滞后作用,沉降仍在继续发展中。根据2004年监测资料,苏锡常地区累计沉降量大于200毫米的面积约6000平方公里。与2003年相比,平面上沉降区面积基本没有扩大,但垂向上地面沉降仍在继续,年沉降速率多在10-25毫米之间。其中苏州市区、无锡市区、常州市区年地面沉降速率分别为8.8毫米、18.5毫米、7.6毫米,与2003年相比沉降速率分别降低了12%、23%、33%。沿海地区的地面沉降已普遍存在,截止2004年底,累计沉降量大于200毫米的分布面积约4000平方公里,最大累计沉降量达1259毫米(大丰市大中镇)。
  截止2004年,苏锡常地区共发现地裂缝20多处,通过监测,该区尚有部分地裂缝仍处于活动状态,地裂缝灾害还处于高发期。
  二、2005年全省地质灾害趋势预测与防治重点
  据有关部门预测,2005年我省降雨量将高于2004年,降雨主要集中在汛期。根据我省地质环境条件、历年地质灾害发生规律与特点,结合降雨趋势分析,2005年滑坡、崩塌灾害的发生数量将呈增多趋势,为防患于未然,各级政府应高度重视,及早布署防治工作。
  (一)滑坡、崩塌灾害重点防治区。南京市、镇江市、连云港市、宜兴、盱眙、句容等低山丘陵、岗地地区是滑坡、崩塌灾害重点防治区。这些地区仍存在多处滑坡、崩塌隐患点,威胁附近的居民、道路、工程设施以及风景旅游区的安全。滑坡、崩塌灾害的重点防范期是6-9月。
  近几年,我省因矿山开采引起的山体滑坡、崩塌灾害时有发生,造成人员伤亡事件,各地要加强对露采矿山采矿宕口高陡边坡、矿山尾矿堆场、尾矿坝等灾害隐患点的监测和预防。
  (二)地面塌陷灾害重点防治区。徐州市的九里、贾汪区、沛县、铜山县等矿山采空区,丰县、沛县软土塌陷区,徐州市新生街等处岩溶塌陷区,南京市的江宁、雨花台区等矿山采空区,宜兴市查林村岩溶塌陷区,苏州市吴中、高新区的矿山采空区以及吴中区西山镇岩溶塌陷区,均为地面塌陷灾害重点防治区。这些地区具备地面塌陷条件,每年都有地面塌陷灾害发生,其中部分地区的地面塌陷区范围还在扩大,处于不稳定状态,直接威胁周围建筑物、重要道路、风景区和人民群众的安全。
  (三)地面沉降和地裂缝灾害重点防治区。苏锡常地区、阜宁、射阳、盐城市—大丰市以及如东—启东一带是地面沉降灾害重点防治区。这些地区应重点加强地面沉降监测网络建设,定期开展地面沉降的监测工作;苏锡常地区应加快地下水禁采工作,其他地区应严格按省政府下达的计划,控制地下水的开采。常州市、无锡市、江阴市和张家港市要加强地裂缝灾害的防治,加强地裂缝监测,对因地裂缝造成的危房进行一次普查,采取有效措施,确保居民生命财产安全。
  三、2005年度地质灾害防治措施
  (一)加强汛期突发性地质灾害气象预报预警。2004年,我省已启动汛期突发性地质灾害气象预报预警工作,在山体滑坡、崩塌等突发性地质灾害防治中发挥了很大作用。2005年,应进一步完善预报预警机制,加强对突发性地质灾害气象预报预警的研究,提高预报预警的准确性,各地要根据预报预警的信息,及时部署巡查和群测群防工作,切实有效地减少地质灾害造成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二)建立健全地质灾害防灾责任制。各市、县政府要加强对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领导,建立健全政府牵头、有关部门参与的应急反应系统,编制突发性地质灾害应急预案,提高突发性地质灾害的处置能力。建立工作责任制,明确职责,落实责任,确保各项措施落到实处。对引发地质灾害的单位和个人,按照《地质灾害防治条例》相关规定处理,对地质灾害应急防治中失职,渎职的有关人员按国家有关法律、法规追究责任。各地应急预案应及时报省国土资源厅备案。
  (三)健全落实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制度。各市、县国土资源主管部门要完善汛期值班、险情巡查和灾情报告制度。对已发现的突发性地质灾害隐患点和危险点,汛期前各地要组织认真检查。重大隐患点要划出地质灾害危险区,在危险区边界上设立明显警示标志,专业部门和受危害部门要加强灾源区和成灾害危险区的监测工作,落实监测责任人。各地若发生重大地质灾害,必须及时启动应急预案,组织力量开展应急调查和应急处置。
  各地对于已列入采取工程措施进行治理的地质灾害隐患点、危险点,要及早实施,加强治理项目工程管理,确保治理工程质量。
  (四)加强地质灾害调查和规划编制。加强地质灾害调查和规划编制工作,进一步查明地质灾害隐患,划分地质灾害易发区。尚未开展编制地质灾害调查与区划及地质灾害防治规划编制工作的地区,要抓紧部署落实调查和规划编制工作。

  附件:2005年全省主要地质灾害隐患点、危险点分布一览表
  
  附件:

 

序号
编号
灾 害 点 位 置
灾害类型
灾害现状和危害

1
NJ 001
南京市鼓楼区八字山西坡
滑坡
发生滑坡2处, 不稳定,威胁休闲居民安全

2
NJ 002
南京市鼓楼区石头城公路东侧
崩塌隐患
存在多处滑坡、崩塌隐患,威胁道路以及过往行人、车辆和坡顶围墙安全

3
NJ 003
南京市鼓楼区国防园北坡
滑坡
发生滑坡1处,不稳定,威胁道路、来往车辆、人员安全

4
NJ 004
南京市鼓楼区清凉山西南坡
滑坡
发生滑坡1处,不稳定,威胁道路、来往车辆、行人安全

5
NJ 005
南京市下关区幕府山
滑坡隐患
存在多处滑坡、崩塌隐患,威胁沿江道路、厂房以及过往行人和车辆安全

6
NJ 006
南京市玄武区红山路161号
崩塌
发生崩塌1处,不稳定,威胁斜坡体东侧人行道及3户居民安全

7
NJ 007
南京市栖霞区笆斗山
滑坡
发生滑坡1处,不稳定,威胁道路、来往车辆、行人安全

8
NJ 008
南京市栖霞区燕子矶中学
滑坡
发生滑坡4处,不稳定,威胁校园师生、建筑安全

9
NJ 009
南京市栖霞区栖霞镇北村
滑坡
发生滑坡1处,不稳定,威胁坡边民房15间,20人安全

10
NJ 010
南京市栖霞区下梅墓
滑坡
发生滑坡1处,不稳定,威胁道路、来往车辆、行人安全

11
NJ 011
南京市雨花台区梅山铁矿
地面塌陷
地面塌陷不稳定,威胁农田、山林以及行人安全

12
NJ 012
南京市雨花台区板桥镇三山村南
崩塌隐患
崩塌隐患1处,不稳定,威胁4人,平房20间安全

13
NJ 013
南京市浦口区顶山镇点将台山—鸽子山
滑坡
发生滑坡11次,不稳定,威胁坡前居民安全

14
NJ 014
南京市浦口区黄山岭
滑坡
发生滑坡2次,不稳定,威胁道路、来往车辆、行人安全

15
NJ 015
南京市浦口区永宁镇护国村
滑坡
存在大型滑坡隐患,威胁8人、坡边公路安全

16
NJ 016
南京市六合区瓜埠镇果园村
滑坡
发生滑坡1次,存在多处滑坡隐患,不稳定,威胁6人、平房10间安全

17
NJ 017
南京市六合区瓜埠镇环山南路
滑坡
发生滑坡1次,存在滑坡隐患,不稳定,威胁10人、16间平房

18
NJ 018
南京市六合区冶山铁矿采空区
地面塌陷
发生较大规模地面塌陷,威胁行人和生产安全

19
NJ 019
南京市江宁区谷里镇谷里铜矿采空区
地面塌陷
地面塌陷不稳定,威胁行人及农田安全

20
NJ 020
南京市江宁区汤山镇安基山铜矿采空区
地面塌陷
地面塌陷不稳定,威胁行人及农田安全

21
NJ 021
南京市江宁区汤山镇九华山铜矿采空区
地面塌陷
地面塌陷不稳定,威胁行人、道路及农田安全

22
NJ 022
南京市江宁区铜井镇铜井金矿一带采空区
地面塌陷
地面塌陷不稳定,威胁行人及农田安全

23
NJ 023
南京市江宁区云台山一带铁矿采空区
地面塌陷
地面塌陷不稳定,威胁行人、道路、建筑及农田安全

24
NT001
南通市狼山鼎新庵前挡土墙
滑坡隐患
不稳定

25
CZ001
常州市武进区横林镇国家623电台
地裂缝
地裂缝发育,基础下沉,电台天线地基绝缘瓷屡次破碎。

26
CZ002
常州市武进区横林镇孟瑶头—大坟头
地裂缝
地裂缝发育

27
CZ003
常州市武进区漕桥镇自来水厂
地裂缝
地裂缝发育,造成60余户民房及单位房屋损坏。

28
CZ004
常州市戚墅堰区沈家塘村(第三制药厂一带)
地裂缝
地裂缝发育,危房数十套。

29
CZ005
常州溧阳市横涧镇灵官村2-6号
滑坡
存在滑坡隐患,威胁6户18人安全

30
CZ006
常州溧阳市平桥镇里峰岕57-59号
滑坡
存在滑坡隐患,威胁3户9人安全

31
CZ007
常州溧阳市平桥镇里峰岕48-49号
滑坡
存在滑坡隐患,威胁2户6人安全

32
SZ001
苏州张家港塘桥杨圆村
地裂缝
地裂缝发育,危房一百多套

33
SZ002
苏州市吴中区藏书镇五峰庙旁
滑崩
存在滑崩隐患,威胁某部队营房

34
SZ003
苏州市吴中区光福镇圣恩寺
滑崩
存在滑崩隐患,威胁公路、来往车辆、人员安全

35
SZ004
苏州市高新区通安镇思顾山南东坡
崩塌隐患
威胁1间工棚及作业人员安全

36
SZ005
苏州市高新区通安镇华山村真山
崩塌隐患
威胁坡边工棚及作业人员安全

37
SZ006
苏州市高新区阳山
滑坡、地面塌陷
威胁附近居民、游人及建筑物

38
SZ007
苏州吴江市松陵汽车站东
地裂缝
地裂缝发育,房屋倾斜,地面明显不均匀沉降

39
WX001
无锡市锡山区东亭镇市法院—市体育馆
地裂缝
地裂缝发育,危房一百多套

40
WX002
无锡市锡山区石塘湾西蔡因果岸—秦巷
地裂缝
地裂缝发育,危房数十套

41
WX003
无锡市锡山区查桥山河村
地裂缝
地裂缝发育,危房数十套

42
WX004
无锡市锡山区洛社贾巷
地裂缝
地裂缝发育

43
WX005
无锡江阴市河塘中心镇
地裂缝
地裂缝发育,危房一百多套

44
WX006
无锡江阴市河塘长泾镇
地裂缝
地裂缝发育

45
WX007
无锡宜兴市茗岭镇龙池村
滑坡
不稳定

46
WX008
无锡宜兴市茗岭镇平原村
滑坡
滑坡稳定性差,威胁居民房屋

47
WX009
无锡宜兴市太华镇襄阳村
滑坡
小型滑坡,稳定性差,威胁公路及民房

48
WX010
无锡宜兴市太华镇新华村
崩塌
稳定性差,对居民威胁大

49
WX011
无锡宜兴市环科园查林村
岩溶塌陷
不稳定,威胁变电所2号塔

50
LYG 001
连云港市新浦区云台乡西山村桃园
滑坡
中型土体滑坡,威胁19户,95人

51
LYG 002
连云港市新浦区云台乡东磊村
滑坡
中型巨石土体滑坡,威胁19户,75人,90间房屋

52
LYG 003
连云港市新浦区云台乡山东村七组
滑坡
中型土体滑坡,威胁18户,73人

53
LYG 004
连云港市新浦区云台乡渔湾村渔湾风景区
滑坡
中型土体滑坡,威胁11户,40人

54
LYG005
连云港市新浦区云台乡渔湾村一组
滑坡
中型土体滑坡,威胁一组部分住户

55
LYG006
连云港市新浦区云台乡东磊村一组
滑坡
小型土体滑坡,威胁4户,12人

56
LYG007
连云港市新浦区云台乡东磊村六组
滑坡
小型土体滑坡,威胁3户,13人

57
LYG008
连云港市新浦区云台乡山东村十组
不稳定斜坡
小型,威胁13户村民

58
LYG009
连云港市海州区锦屏磷矿东山及西山矿区
地面塌陷
大型,威胁矿区及临近地区居民的生命财产安全

59
LYG010
连云港市海州区朐阳乡孔望山村
滑坡
小型土体滑坡,堵塞河道、威胁娱乐城的安全

60
LYG011
连云港市开发区中云乡魏庵村东巷
滑坡
中型土体滑坡,威胁居民1户,4人

61
LYG012
连云港市开发区中云乡云门寺一组
滑坡
中型土体滑坡,威胁居民18户,70人

62
LYG013
连云港市连云区高公岛村西山组
滑坡
小型土体滑坡,威胁居民19户

63
LYG014
连云港市连云区云山乡白果树村五组
滑坡
小型土体滑坡,威胁居民5户,29人,财产40万元

64
XY001
盱眙县第一山公园
滑坡
不稳定,威胁3户10人安全

65
XY002
盱眙县宝积山路20-2号
滑坡
不稳定,威胁2户6人安全

66
XY003
盱眙县河桥镇龙泉村上郢
滑坡
不稳定,威胁2户6人安全

67
XY004
盱眙县仇集镇演法村胡巷—徐郢路边
滑坡
不稳定,威胁道路、来往车辆、人员安全

68
XY 005
盱眙县河桥镇将郢村阴牌组
滑坡
不稳定,威胁3户居民以及水库坝的安全

69
XY 006
盱眙县仇集镇明山村丁郢组
滑坡
不稳定,威胁3户10人安全

70
XY 007
盱眙县仇集镇朱刘村大港
滑坡
不稳定,威胁1户6人安全

71
XY 008
盱眙县仇集镇风山村孙郢
滑坡
不稳定,威胁2户9人安全

72
XY 009
盱眙县河桥镇龙泉村山嘴组
滑坡
不稳定,威胁3户12人安全

73
XY 010
盱眙县河桥镇龙泉村古来组
滑坡
不稳定,威胁10户40人安全

74
XY 011
盱眙县河桥镇黄龙村
滑坡
不稳定,威胁财产30万元

75
XY012
盱眙县王店乡民建村夏管庄
滑坡
不稳定,威胁1户3人安全

76
XY013

不分页显示   总共2页  1 [2]

  下一页